□任小康 資陽公務員
  “五一”小長假期間,各大景點為吸引游客,推出了形式多樣的特色節慶活動。5月2日,一組“深圳世界之窗展開西紅柿大戰”的照片在網上引髮網友爭議,大部分網友表示這是一種浪費行為,不能贊同。
  在“民以食為天”的傳統文化語境中,以番茄為“炮彈”尋求新鮮和刺激,難免在輿論空間里引發“口水戰”。
  “誰知盤中餐、粒粒皆辛苦”,食物在國人心目中素來被賦予了很多的道德和情感色彩。但對於“番茄大戰”而言,過於高蹈的指責,則有道德綁架之嫌。在這項活動的起源地西班牙,每年消耗的番茄超過100噸。事實上,“番茄大戰”的舉辦地深圳“世界之窗”本來就是一個展示異國風情的地方,“番茄大戰”使物質消費變成了精神消費,並非盲目的“東施效顰”。另一方面,活動組織者購買原材料時挑選的都是已經熟透了的番茄,這類番茄在批發市場銷路並不好,賣不出去的話可能會直接扔掉,而將其用於“番茄大戰”也算是一種資源有效利用。在“番茄大戰”這項活動的起源地西班牙,情況也大致如此。
  其實,無論是《舌尖上的中國》被熱捧,還是“番茄大戰”引發口水戰,話題根源並不在於食物本身,而是擊中了人們心底的文化情愫。“番茄大戰”裹挾著外來文化元素長驅直入的時候,本土文化別說“輸出”,連延續都成了問題。儘管各地不斷掀起文化遺產申報熱,但很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仍在以驚人的速度衰落,無論城市和鄉村,很多歷史文化遺產正不斷消失。在“番茄大戰”背後,文化輸入與輸出的巨大“逆差”,戳中了人們心中的軟肋。
  誠如費孝通先生所言,“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”。人們在“番茄大戰”中反思食物浪費問題固然可喜,但我們更應該從口水戰中讀出文化焦慮。當元宵節撞上情人節,當《來自星星的你》遇上《鄉村愛情故事》,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每一次碰撞,都會引發輿論關註,文化焦慮凸顯。當然,文化焦慮反映出文化自覺精神的蘇醒,這可謂好事;而且,它同時也是文化自強的動力,相關部門不必冷眼旁觀,而應該趁勢多想些振興民族文化的有效辦法來。  (原標題:“番茄大戰”打翻了誰的五味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b40lbud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